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随手札记 儿童法案读书笔记3500字

儿童法案读书笔记3500字

收录时间:2021/9/28 13:46:11

关键字:男孩  女主  信仰  英雄主义  

阅读:161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儿童法案》中的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多年的不育以及丈夫的出轨令她长达三十年的婚姻陷入了危机。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麦克尤恩在《儿童法案》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道德与法律的困境: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个人意志,还是应该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背负着文明社会的沉重枷锁,人性的天平最终将向哪一边倾斜?“这是自《在切瑟尔海滩上》后,麦克尤恩写得最好的小说。”——《卫报》

儿童法案读书笔记

我原先以为这会是个克莱默夫妇之类的故事。没想到只是副线,略微以一个没什么下文的案子提了提。我思忖了好久,关于这本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我不确定。因为我常常跑偏,我以为重要的东西,往往并不重要。算了,照旧说说我关注的point吧。point1:关于拯救每每想到这个〖同步〗,我都觉得有点老生常谈。脑海里不自觉地蹦出壁花少年里男二对男主说:“为什么wǒ men谁都拯救不了呢?”又或者是七彩音与robo最后一集里,二湖最后的结论,想要像robo一样总是站在自己这一边,因为全宇宙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又或者康永哥说:如果有一个陌生人在地铁上忽然对我大哭,说能不能帮我找个工作,那我一定会很困扰,觉得他过分了。类似的同步很多,最后面总会由此延伸为“温柔还是冷漠”的思考。直观点就像q10里的一段台词:

隔壁班男:啊,是假发啊。? ? ? ? ? ? ? ? ? ? ?女:嗯。班上的同学都知道,可是没有人说破。不知道该说他们说温柔呢还是冷漠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隔壁班男:大概……两者都有吧。读到这本书里的男孩和女主接触时,我总想着女主真是聪明,耐心听着男孩的话,明知道男孩的“信仰”不那么可信,也不直接横加干预。男孩本以为来者会是那种道貌岸然、自我满足感十足的法官,他已经决定好用类似帕斯卡尔的打赌之类的多一种可能击退劝说者,完成自己的英雄主义。可是女主没有正面回应,她用一种反着来的方式击退了男孩的防线。她没有辩驳,只是想知道男孩的决定是否发自内心。当她由男孩的一句“那我会觉得他多管闲事”推知男孩的拒绝输血不过是为了某种奇怪的英雄主义,某种狭隘的自我满足时。女主也决定了,她用给男孩一种“多一种选择”的判词,生生干预了还有几个月就成年的男孩的决定。由此,我又想着,这算不算一种“高墙与鸡蛋”。为什么法律干预那么的理所当然,好在这不是荒凉山庄加迪斯控告加迪斯案那种荒诞(所判遗产都不足以支付拖了n年的法律成本),这个法庭基本上还算是“为你好”。多一种可能,基于这样的选择对不对,我不想多想,以我的经济脑判断比较划得来。欣然,以为就此男孩的案子就此结束了,松了一口气。结果没有。男孩的拐着弯儿的“求救”开始了,当不能以法官那种置身事外的专业形象面对男孩时,女主慌了。她可以忍受职业上自己干预了他人生命轨迹的结果,却不能忍受自己作为个体对他人施加的不知是好是坏的影响。作为法官,她可以以法之名为所做的判决担责,可作为一个个体,她无法为男孩的人生兜底。她将男孩推远了。男孩在女主判决的影响下,兼之自己智识的加工,曾经的信仰动摇了。男孩惶恐不安,向女主发出隐晦的sos信号,满心以为睿智的女主会拉他一把,没想到女主却是那么的温柔而冷漠。看到男孩再次走近那个决定——我私心揣测是不是男孩一开始就想要某种荒诞的死法,怎么荒诞怎么来的那种,一如三岛由纪夫那种自知是表演性质的英雄主义——当我透过女主一个电话后的表现,得知男孩已经实施了他的“英雄主义”的时候。我又忽然想起了温柔的康永哥说的那番话(见上文),忽而我只感到了冷。最后,我只得感叹地复述:“为什么wǒ men谁也救不了谁呢?”又或者是q10里的台词:“要是‘大声呼救就有人来帮助’真的是人类的规则的话,该有多好啊。”我肯定不会滥用呼救的技能的。是么,谁知道呢?point2:关于坦白的自私最近我在想关于“坦然接受自己的懦弱或者说(自私)到底需不需要勇气?”以及老调子罗振宇的那句勇气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不得不”,于是我想着我应该不会滥用呼救技能的吧?我也是要自尊的呀,或者换个词,我也是要face的啊。之后,我想着若我是施救者呢,我会那么不计成本地伸以援手吗,没危及我的利益的时候,自然没的说。如果会给我造成不可控的变化呢,我会不会像女主一样,直接亮出自己的自私,化坦白以利剑,保全自己。而那把利剑指向的人,会不会伤害到可怜的“求救者”,我已经无暇顾及了啊。是这样吧。是这样吗?如果我是女主,今后我要如何自处?书里直到最后一页也没有明说。我会以工具理性为由,假遗忘之手,继续生活么?point3:关于有意识地表演这大概是媚俗和刻奇的〖同步〗。还是直接用kitsch吧,比较有距离感,看起来比较中立。在媚俗被当作谎言的情况下,媚俗必定处于非媚俗的境地。男孩知道来者会试图撬动他的信仰,于是他严阵以待。可是女主却没有撬动,绕着弯儿以听代劝。女主大概相信男孩有这种智识,足矣看到信仰的吊诡之处。于是她做了让男孩“多一种选择”的判决。男孩果不其然,开始了自我疏解。先是感叹女主怎么那么睿智,和而不同什么的。然后因为女主挫败了自己的“佯装英雄主义”计划而对女主感到愤恨,幸而因为足够理性,克制住了把信寄出的冲动。随即男孩的信仰开始动摇,也劝说自己输血是一件平常事了。男孩想看更广阔的天空,他想靠近女主,时不时地能得到女主施予的影响就好了,他想知道她会推荐他看什么书,走怎样的路。而女主退却了,她害怕成为这样的影响中心。继而……男孩开始了明知道是表演的表演,那个时候信仰纯净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外人误以为男孩不过是重拾信仰,为无谓的信仰荒诞的死去,却不知道荒诞的背后还有一层表演式的荒诞。在一切事物中迅速看到其相反的一面,两面都珍惜,两面都抱着戏耍之心的人,大概就是男孩这样子的。所谓的悲剧精神也是如此。这又是一个〖同步〗。不说了,不然没完没了了。

男孩  女主  信仰  英雄主义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