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题记
今天,女儿学校教了这曲《送别》,熟悉的唱词,久远的回忆,忽觉得眼眶湿了,那一幕幕画面一一闪过,故乡,伙伴,一齐涌现在脑海,往昔,就是不敢碰触的那根琴弦,曲调起时,心就会跟着痛,那无力挽回的昨日画面,包裹在每根神经里面,是那么的脆弱。
望着爸爸套好的马车,望着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怀里抱着伙伴们送给我的礼物,泪水止不住的流,爸爸要送我去城里读书了,要离开现在的学校,离开小伙伴,离开我的家乡,爸爸说:去一个有宽宽的街道的地方。爸爸为了培养wǒ men姐妹几个,执意要把wǒ men送到城里上学,我知道,伙伴们很是羡慕,因为她们只能读到小学就要在家务农了,如果是女孩子,更不能读初中,即使是社里的初中都不能读,特别是我最要好的伙伴。她送我,哭得更伤心些,我知道,她伤心的缘由,对她,除了不舍还有怜悯。在那时,家乡有多少女孩子都是和她一样的命运!
我后来问爸爸:为什么他爸爸说她是赔钱货,只供他儿子上学,她学习那么好也不让她读书,爸爸凄然的笑笑:“等你长大了,会明白。”即使爸爸不说,我还是能猜到一些,爸爸是不嫌弃wǒ men姐妹四个是女儿,可是伙伴们的伤心泪水,在我小小的心里,还是让我觉得,做男孩子似乎更好些,更能被这个世界认可。
那个秋天,碧蓝的天空,有悠悠飘荡的白云,空气里,飘洒着庄稼成熟的香气。坐在车上,看庄稼地慢慢地往后走远,偶尔的飞起来的成群的鸟儿。爸爸擦擦我脸上的泪水说:孩子,有理想就好好读书,做个能独立自主的女子。我一边落泪,一边使劲的点头!
都走远了,那教师里朗朗的读书声,那课间嬉戏打闹,那一张张亲切的朴实的面容,还有我热爱的给我启蒙教育的老师。记忆里,还有那堂课。
wǒ men二十几个孩子,安静的听赵老师讲周恩来的故事,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赵老师问wǒ men:你们有理想吗?同学们都不说,我举手,站起来,朗声说:我要让山里飞出一只金凤凰。老师愣了一下,然后,开心的笑了,他的笑容,我仍记忆深刻,可是现在,自己却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自觉很愧对自己说的话,愧对老师和逝去的爸爸。也是自己的心结吧!
人是离不开对家乡最初的回忆,不论那个家乡是多么贫瘠和丑陋不堪,都是记忆最深的地方,都是梦里的千回百转,那山山水水的依恋,那登高远望的心情,那一排排饱含在记忆深刻的房屋,那曾经一起上学,一起割草的伙伴,似乎占据了人生的大半记忆!
那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那在河边捉蝴蝶的女孩,那在广阔的冰面上溜冰的女孩,还有那许许多多欢快的笑声,还有妈妈烙饼的香味,在我心里,驻守着一隅,扎根,发芽,甚至开出花来,不曾凋谢!
我把那些送给我的礼物,紧紧的抱在怀里,再见了,我敬爱的老师,再见了,我的伙伴们,我要把这些珍藏在心里,连同我自己的家乡。
我听爸爸高声唱着这首《送别》。
篇二:送别
当我把你送出家门的一瞬间,我的心里是那么的恋恋不舍,从wǒ men家到车站不足六百米。而这时,我多么希望这条路很长很长,哪怕就是在这条路上与你一起慢慢的变老,我也永不遗憾。
来车站送行的人很多,每个人的心情是各不相同,有的兴高采烈的,有的闷闷不乐的,还有的是默默无语的。在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无奈与不舍,分别得时刻也是各种各样,新婚的男女是拥抱吻别,父母看着要飞翔的子女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关爱与牵挂,朋友分别是握手与祝福。而wǒ men只是默默地看着对方,你总是催我早点回家,我却总是说再等一会,此刻,我只想静静的看着你,因为你很快就要从我的视线中离开,而我又会把你深深的装进我的心里,每次我都不和你说再见,因为我就怕与你说‘再见’,再见之后wǒ men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每次我都不与你挥手告别,因为,我实在举不起与你告别的双手。当客车渐渐远行的时候,泪水又总会在我的脸上肆意的流淌·······亲爱的,难道wǒ men昨日的相聚,就是为了今天的离别吗?
篇三:送别
晨,路灯还没亮起来,就连平日认为很早的早餐店也没有开张,整条大街异常的安静。天色蒙蒙发亮,好似还没有睡饱的眼睛,懒洋洋的、极不情愿的打开那厚重的眼帘,映入一片暗淡的光线,来迎接新的一天。路旁的小汽车散落了一地,七零八落,就像儿童摆弄的玩具还没来得及整理,原样放在那里。一闪一闪路口的交通指示灯非常惹眼,算是这座小城这时的装饰吧。计程车的灯箱偶尔飘过路口,预示着已有早起的人们开始奔波了。
“要不要陪你去?”“真的不用。”这是远处传来的一男一女的对话,男的关切的问着,女的柔声的答到,很明显这话已不是第一次问了。渐渐地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路灯也开始泛黄,微微亮了起来。少女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笑容,但她那双明亮的、闪闪发光的眼睛只顾打量着这硬硬的、凉凉的柏油路面,并不想去回应凑得不远的、焦急而又期待的望着她的那张脸。
不远处亮着一块霓虹灯的地方就是车站了,两人的脚步更紧了。“车出来了!”少年提醒道,“那跑过去吧。”少女提议道。两人便小跑起来。没几步,少女呼吸就加重起来。“你后面慢点走,我先去!”少女脚步便慢了下来。汽车刚出站就停了,也许是看见有人跑了过来,或许固来就有这么一停。少年到了,汽车停的更稳了。少女来了,上了汽车,少年迟疑了一下,便跟了上去,她已经在位置上坐了,但他并没有坐,而是被司机师傅催促着下了车。
汽车的马达轰轰的吼着,像是要憋足了劲来赶这趟并不算远的旅程。车内灯火通明,少女的位置是在靠窗的地方,很容易辨别那张白净而又瘦峭的脸庞与那乌黑而又不算很长的顺发交相辉映出的貌美轮廓,齐眉的留海和时尚的装束衬托出一副文雅而又不失活泼的媚人姿态。只见那纤细的手指在车窗上挥了几下,汽车就让她滑了过去。少年傻傻地、机械地摆了摆手,就愣愣地杵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痴痴地望着汽车尾灯渐去渐远。这时,一辆计程车停在了少年的眼前,并听的哥道:“走吗?”只见他脑袋晃了晃,就又死死地盯着那辆汽车的红的刺眼的尾灯,也许是盯的太久,也许是刺眼的厉害,毫无察觉的泪水竟然湿润了眼眶,尾灯模糊了,再也看不到了。但他还是依然决然的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他固来就属于那儿似的。
篇四:送别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题记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它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丫的昨日又要
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
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
——席慕容《送别》
一首送别,尽诉了我此刻的心情,对你还有很多的梦未实现,还有很多的话来不及说出口,wǒ men就站在了离别的路口,时光太仓促,美好太短暂,一切只怪,只怪相遇太晚。
当栀子花留下最后一缕香气时,却是wǒ men不得不分离的时候,不要怪我太狠心,我只想,只想不让你受到最深的伤害;我只想,只想把你深深珍藏;我只想,只想觅得那个完美的结局;我只想,只想留有最美的记忆。
带着一个完美的梦走近你,又带着一个完美的梦离开,wǒ men终于演绎了一段最完美的恋情,也许,会有落寞,会有伤痛,会有很多的不舍和依恋,但是这些终于成全了wǒ men的生活,终于成全了wǒ men的人生。
当wǒ men站在离别的路口时,请不要难过,wǒ men互道一声珍重,然后转身走向前路,wǒ men便不会再遗憾,因为wǒ men彼此拥有过!!
篇五:雨中送别
父亲在我家里玩了十五天,就说要回家了,我劝他再住半个月,毕竟他已经八十七岁,毕竟是从三百里之外的地方来的,总计不住上一个月那不是开玩笑吗?可是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住惯了农村的房子,这里高楼大厦的,住上半个月已经超过了他的原计划了。既然是这样,我再怎么阻拦也没有用。我只得同意他回去,并说要送他回去。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我送,他说:“你工作上的事多,不必了,再过三两年我再让你送不迟,现在这一点路算不了什么的。”三百里路在父亲眼里竟然算不了什么。我只得对“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句话来一个重新审视。再说,父亲也真的不了解我呢,虽然我忙的时候较忙,但是空闲的时候却很清闲呢。只是看见他那越活越年轻的样子,我心里十分高兴,我想:既然他这样说,让他自己回去也好。但是火车站是一定要去的,因为汽车狭小,火车宽大,父亲一般是不喜欢坐汽车的,所以我一般都是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
因为下着小雨,走动的人并不多,偌大的火车站站台显得十分开阔。一百九十五斤的我和只有九十五斤的父亲站在站台上,显出一种既不和谐又有些滑稽的样子。父亲虽然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可是我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父亲看起来一副返老还童的样子,可是毕竟是八十七岁的人了,这一去,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见上一面呢。父亲给了我生命,又把我养大,如果下次见不着他,那将会是怎样的伤心啊。我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无中生有,我母亲走的时候,她就是没有来得及和子女说一声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的。
雨渐渐地下着,好像我那沉闷的心情。
火车很快就来了,我走上车厢,替父亲找好位置。父亲安然地坐下了,他指了指旁边的位置,示意我也坐下来。我想,父亲真是老了啊,这车在这里只停三分钟,再不下去我就下不去了。我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元钱,塞给父亲就走了。父亲接了钱,目送着我离开。我走下车厢,站在父亲的那个位置的窗户外边朝父亲挥挥手,父亲也挥挥手,竟然要站起来。可是,火车起动时的动荡又让他不得不坐下了。看着这一幕,我的眼里已经有了热乎乎的东西了。
父亲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老了也不肯有片刻的享受,连我在站台上的送别也要回一个礼。这样的父亲在中国有很多,可是,wǒ men做子女的,为wǒ men的下一代也许考虑了很多,可是真正体贴入微地考虑父母亲的人不是很多,这好像是任何时代的规律。
如果可以假设,让中年人甚至年轻人提前变为八九十岁的老人,wǒ men一定能够更加真诚地为自己的父母亲多想一想,社会也就可能更加和谐。中华文明中的尊老爱幼这一蓝图必将会更加美丽。
篇六:送别
1984年,我考取了江西省卫生学校,为我送行的父老乡亲有七八十人之多,我真庆幸生长在一个十分值得留恋的岁月。此后的岁月里,wǒ men村里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隆重的送别场面,因为考取各类学校的青年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些已经越来越没有以前的热情了。
那一年的9月5日,是我去南昌上学的日子,我家里的厅堂里已经坐满了人,那些人是我的伯伯、叔叔以及他们的孩子。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我的有些堂兄能比我大出二十岁去。鞭炮响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我的亲人们有的帮我拿这拿那,有的和我说着分别的话语,那份热情,那份真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鞭炮燃过之后,我家的场院里都站满了人。虽然我去的地方只是本省的南昌,虽然那时从余干到南昌不过三百多里路程,可是,来送别的人就像和我要分隔千里一样,久久不舍得分开。这主要是因为我是村里第一个到南昌读书的青年,在那时候显得十分难得。还有一个堂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三眼铳。所谓三眼铳就是有三个洞洞的土制枪,在山里人眼里它是猎枪,在wǒ men水乡,它只能用来给大型的场面助威。他正准备往三眼铳里填火药,堂兄想在我迈出家门的那一刻放上几铳,以壮行色。我父亲觉得wǒ men家不值得那么张扬,就委婉地请他别那样做,这位堂兄这才罢手。
就要走了,就要离开我那住了十九年的村庄,父老乡亲们个个伸出热情的手来,和我握了又握。我差点激动得掉下眼泪来。在这送别的队伍中还有几个乳臭未干的少年,他们是我的侄子和侄女。在他们面前,我作为一个长者,叫他们一定要多看书学习,他们也不时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走出村子三里地,那是我搭乘去县城汽车的地方。上年纪的亲人们都回去了,但有几个堂哥一直送到那里还和我依依不舍。
这一幕送别的场面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七年了,可是在我心头,它就像发生在昨天。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字站!